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發出應用於人工韌帶纖維之電漿表面改質技術,利用電漿處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人工韌帶材質,並在表面複合膠原蛋白,可使材料表面由原本的疏水轉變為親水,促進細胞貼附、增生及分化。 |
工研院研發團隊以骨髓間質幹細胞進行細胞貼附增生試驗,經過表面改質之人工韌帶,細胞濃度較處理前增加30%,至第七天達增加90%之生長率;且經活體植入試驗後,人工韌帶可使軟組織貼附生長,並促進骨整合能力與組織貼附生長能力。可大幅提高人工韌帶的組織相容性,解決目前臨床使用人工韌帶易發生磨損、鬆動、斷裂等問題。 電漿表面改質技術兼具高效率與均勻性 全球醫療器材塗料市場近年來快速成長,主要受微創手術技術發展、植入式醫療器材需求增加、人口所得收入激增等因素所驅動。其中,親水性潤滑塗層的需求尤其殷切,可降低醫材受汙染的風險,並提升生物相容性。 電漿表面改質技術可廣泛應用於醫療器材 劉博士指出,生醫材料植入人體後,最先與血液成分相互作用,因此具有令人滿意的生物相容性非常重要。電漿表面改質技術可有效提升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減少植入後發生排斥反應或感染的風險。本技術除可應用於人工韌帶外,亦可廣泛應用於其他醫療器材,如呼吸機、心血管設備、導管、縫合線、導絲、支架、注射器等,為人工韌帶的臨床應用帶來重大突破。此項技術可望解決人工韌帶植入後容易產生併發症的問題,大幅提升人工韌帶的組織相容性及臨床應用性。劉博士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電漿表面改質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期能為醫療器材產業帶來更多創新與進展。 詳細資訊→應用於人工韌帶纖維之電漿表面改質技術|工業技術研究院劉育秉博士|第20屆國家新創獎 |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