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潘秀玲教授團隊開發的「智慧化創新臨床前新藥研發平台」,成功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大幅縮短新藥研發時程與成本。傳統新藥研發往往耗時費力,成功率低。然而,這項創新技術透過AI模型,精準預測化合物特性,並快速研發出高潛力抑制劑,有望為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帶來突破性的治療方案... |
該平台已成功開發出近30個針對不同蛋白標的之新穎小分子抑制劑,平均研發時間較傳統方法縮短了3-5年。歷經國內外學研單位及生技公司的多項委託,不斷淬煉平台與團隊實力後,於2024年10月成立誠昱生技,並再次成功獲得國際公司專案委託,為公司帶來實際營收,未來將持續精進平台服務量能與產品授權,成就委託方的囑託,拓展國際市場。 AI新藥開發再突破!北醫大平台全球領先,加速新藥上市時程 臺現今許多新藥研發公司與藥廠透過引進AI,希冀加速研發並節省成本。然而目前的AI在設計新穎結構時,較難有效地設計出可合成、可專利、具生物有效性的新結構,是目前AI應用於新藥設計中的瓶頸。 臺北醫學大學團隊的「智慧化創新臨床前新藥研發平台」以AI驅動,透過建構龐大的化合物資料庫與精準的預測模型,大幅提升新藥研發效率,在全球AI新藥開發領域嶄露頭角。團隊不僅應用該平台在內部進行專案研發,亦希望能幫助到臺灣與國際的新藥研發公司。 AI新藥研發平台的核心優勢:
該平台的優勢在於能快速生成新穎化合物結構,並提供更高的預測準確度,同時大幅縮短新藥開發時程,有望加速新藥上市,造福全球病患。以平台開發的23個高潛力新穎小分子抑制劑為例,平均研發時間較傳統方法縮短了3-5年, 顯示出該平台在加速新藥開發方面的卓越表現。 北醫大潘秀玲教授:AI新藥開發不再是夢想! 潘教授表示,透過「智慧化創新臨床前新藥研發平台」,團隊成功將新藥研發週期縮短至2年內,並大幅降低研發成本。此平台已成功服務多家國內外學研單位及生技公司,並獲得國際藥廠的肯定,這證明了誠昱生技團隊的技術具有高度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並能實際落地服務藥廠,不再侷限於電腦模擬。未來,將以亞洲市場為主要發展目標,並積極拓展至美國、歐洲等成熟市場。並持續精進平台功能、並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期望能加速全球新藥開發進程,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 詳細資訊→智慧型臨床前新藥研發平台|臺北醫學大學潘秀玲教授|第21屆國家新創獎 |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