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的InnoZone創新技術特展為國家新創獎的得獎團隊,展現台灣生醫產業的創新實力。陳柏翔攝
國家新創獎作為國內生醫與大健康領域的最高榮譽,每年年底參與台灣醫療科技展,展現國內醫療技術與產品的創新與突破,尋求商化機會。第21屆國家新創獎的得獎團隊在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的InnoZone展區中精彩亮相,呈現其卓越成果與創新實力。
國家新創獎最主要合作夥伴,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徐聖忠也在展期第一天蒞臨現場,他談到,要推動產業的進步,必須仰賴優秀的企業;而優秀的企業則需要投資的助力,才能穩健成長。對資誠來說,這些仍處於萌芽階段的新創公司正是最需要支持的對象,唯有透過協助,才能將優秀的技術與創新想法轉化為成功的商業模式,為產業注入更多活力。
資誠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周筱姿補充,新創公司除了資金和技術的結合,也需要法規上的協助,因此,資誠透過課程和刊物,協助新創團隊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她舉例,《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生醫條例)中的規範與租稅優惠等,正是資誠在輔導生醫產業新創公司時的重點工作之一,旨在為企業創造更完善的發展條件。
InnoZone共有超過一百個攤位,分為兩個展區,每個攤位背後,有著各自不同的創新研發。2024年的InnoZone共分成五領域,「AI醫療與健康科技」是今年參展最多的領域,共有35個機構參與;其次是「醫材設備與精準檢測」有32個機構參加;其他在「臨床技術與產品」有17家機構、「農業食品與環保特化」有14家、「新藥與疫苗」則有11家。
InnoZone規劃有商洽區,方便商務交流。施竣宇攝
AI智慧輔助醫療熱潮不減 影像協助判讀更精準
AI問世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在醫療上亦是;AI智慧輔助不只減少醫師的負擔,也加速病理診斷的效率。
與臺大醫院、台北榮總、台中榮總等醫學中心皆有合作的「倍利肺部影像輔助判讀系統」,是肺結節的輔助判讀AI,已取得台灣的TFDA跟美國的FDA的許可證,目前已在國內12個縣市,超過50家醫院推廣與試用;在海外也在9個國家有13個經銷商。
這套輔助系統除了可以檢測出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上的結節,適用之結節尺寸為4 mm到32 mm,偵測有疑似結節存在時,會在影像中標記。同時,亦可針對同一顆結節,進行生長情況的分析。
同樣是AI輔助影像辨識,花蓮慈濟醫院自主開發AI模型,用以辨識頭頸癌的淋巴結並分析惡性度,除有效運用醫療資源,也能減少延誤診斷。對頭頸癌來說,電腦斷層是釐清病況的重要檢查,經常醫師必須一張張看影像做判斷,一組影像下來,可能有一百多張電腦斷層,即使是有經驗的醫師也要花費很長的時間,AI便以輔助的角色來判讀影像。「AI會將判讀疊合在原本的影像上,系統會同時呈現原始影像和AI判讀後的影像,讓醫師可以對照,並且以他的專業來決定後續處理」,花蓮慈濟醫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許仁駿強調,醫師的專業判斷是AI無法取代。
臨床技術與產品創新,精準治療造福病患
隨著科技進步,運用數位手臂進行微創手術已經不是獨特的技術。「現在微創手術多仰賴手術導航系統,但多數的導航系統體積大,占空間。你能想像你在開車用的導航是必須占據整個副駕駛座嗎?」思輔科技執行長周皓凱生動比喻目前手術房常見的手術導航系統。
思輔科技與亞東醫院合作這組「可用於微創手術定位的醫療數位手臂」,無須光學攝影機,是透過直接量測,精確引導微創手術,讓手術團隊即使在狹小的手術空間也能精準的進行手術。「更重要的是,我們定位只需要3秒,但是其他機器手臂可能需要15分鐘」,周皓凱說。雖然這套數位手臂尚在醫療器材的取證階段,但是他的輕巧性與定位速度,是InnoZone創新技術特展不可忽視的創新技術。
除了創新科技,有時候手術的器材的優化也可以造福病患。台灣每年約三萬名疝氣患者,必須動手術才能恢復正常生活。嘉義長庚以全球首創的「腹腔鏡無網片式疝氣針」的技術,已實際運用在一千名患者身上,不僅縮短手術時間,患者復原的速度也比傳統手術、腹腔鏡手術來的快。
疝氣是部分小腸經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必須透過手術才能痊癒,最常見的是腹股溝疝氣。雖然疝氣手術不像過去一定要開腹,可以使用腹腔鏡進行修補。但在縫合時,若縫到筋膜層,有可能會縫到神經,造成有一定比例的病患會在術後隱隱作痛長達三個月以上。
「使用這個疝氣針的縫合方式,手術時間只需要20分鐘,而且因為沒有做組織剝離的動作,所以就少了外來植入的感染、失血、疼痛等後續問題。」嘉義長庚專案經理張志豪展示嘉義長庚紀念醫院以全球首創的「腹腔鏡無網片式疝氣針」的技術,捨棄原本的人工網膜,而是以束口袋的概念,來縫合和修補腹壁組織。
「因為手術對組織破壞較小,病患如果早上動手術,下午就能出院,完全不需要住院,大約一兩天就恢復正常的生活;對比目前用人工網膜的手術治療,病患通常要住院三天到一個禮拜,術後也需要一至兩周才能恢復正常生活。」張志豪說不僅是住院天數變少,而且病人在術後也不會疼痛。
InnoZone創新技術特展各攤位展現創新亮點,吸引大量參觀者駐足。生策會提供
癌症新藥來救命,新穎藥物
惡性腫瘤是國人十大死因之冠,癌症新藥一直是生醫新創產業的重要研發方向。上毅生技發展抗ENO-1抗體新藥HuL001,鎖定靶點為ENO1(Enolase-1)。在動物實驗中,顯著降低腫瘤大小,包含多發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胰臟癌和大腸癌。臨床一期已證實人體安全性,將進入癌症臨床二期試驗。
研發組主任黃薇靜表示,HuL001為本土土生土長的新藥,是由生技中心與國衛院早期研發再專屬授權上毅生技。除台灣,已佈局全球專利保護,包含中國、韓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等,著眼利基巿場。
除了重大疾病的治療,市面上常見的醫材若是換個角度和方法來使用,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像是玻尿酸眾所皆知的應用是在醫美、保養品和化妝品中,但在寶泓生醫的「高效玻尿酸接枝技術應用產品」卻是將玻尿酸用作藥物的載體,透過玻尿酸將藥物遞送至體內。
寶泓生醫副總陳柏村解釋,寶泓生醫專注於高效玻尿酸接枝技術在醫藥領域的應用,他們的專利技術能將疏水性藥物的接枝效率從30%提升至最高90%。
他舉例,可應用範圍像是,將胰島素放在玻尿酸上,製作成貼片,透過藥物溶解的速度,對患者持續放藥,做成長效型的藥物,解決高齡者容易忘記用藥的問題。此外,他們也正研發將玻尿酸當佐劑,加上抗體藥物做成疫苗,試圖切入癌症疫苗市場。
※本文由生策中心編輯群採訪撰寫(採訪撰稿: 張益勤),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