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全球第三大死因,主要成因為吸菸與空氣污染,這些因素導致肺部細胞損害,引發不可逆的慢性發炎,對於患者的生活品質和預期壽命產生重大影響。然而,現有治療方式僅能緩解症狀,無法有效預測疾病進程或提供根本性治療... |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王志堯院長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以肺泡表面蛋白D(SP-D)為基礎的新型診療技術,不僅可透過基因型分析預測COPD的發展風險,更能以重組蛋白技術改善肺部發炎,為全球數百萬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SP-D技術突破:精準診斷與創新治療雙管齊下 目前,COPD診斷主要依賴病史、肺功能測試及影像學評估,缺乏預測患者病程進展的有效工具。本技術的核心優勢在於結合診斷與治療,為醫師提供更精準的臨床決策依據。 技術發展前景:專家訪談與未來規劃 王志堯院長表示,團隊的研究證實,SP-D基因多態性與COPD的發病風險及預後密切相關,重組SP-D蛋白則可望作為新型治療選項。這項技術不僅可改善現行診斷方式的精準度,更能為患者提供個人化治療,提升存活率與生活品質。未來,團隊將積極推動SP-D診療技術的臨床應用,並與國際醫藥產業合作,加速相關產品的法規審查與市場化進程。目前,團隊計劃先以診斷市場為切入點,透過商業模式的回收機制支持蛋白質藥物的開發,最終目標是推出COPD鼻噴劑新藥。隨著精準醫療時代的來臨,SP-D技術的發展將為全球COPD患者帶來革命性的診療方案。 詳細資訊→重組片段人類肺泡表面蛋白D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診斷及治療應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王志堯兒童醫院院長|第21屆國家新創獎 |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