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創技術
陽明交大「演化學習」加持 為臺北榮總肝癌預後預測添翼
2022-06-09

陽明交大生物資訊研究所何信瑩教授以其首創的「智慧型演化演算法」,衍生「智慧型演化學習平台」應用於多個領域,在生醫方面,與臺北榮總肝癌團隊開發出「生醫演化學習平台:肝癌診療決策支援系統」,可於1秒內偵測病灶區並自動化預測不同治療方式的預後存活率和復發機率,且相較過往以臨床資料建成的預測模型準確度大為提升….

陽明交大生物資訊研究所教授何信瑩以其首創的「智慧型演化演算法」,衍生「智慧型演化學習平台」並應用於生醫領域,透過其演化學習功能,對不同型態的生醫數據做融合式數學模型。該團隊進一步與臺北榮總黃怡翔主任帶領的肝癌研究團隊合作,希望找出一組最少的肝腫瘤特徵並依照預測貢獻度排序,建立肝癌預後的診療決策模型。

因此雙方團隊以智慧型演化學習平台為工具,統整臺北榮總過去十年肝癌手術病例,將肝癌CT影像擷取腫瘤特徵(如幾何、拓譜、灰階、紋理、多相位參數)和臨床生化值(GOT、GPT、tumor size… etc.)合併後建立預測模型,開發出「生醫演化學習平台:肝癌診療決策支援系統」,可於1秒內快速以電腦輔助偵測病灶區,並可自動化預測患者在手術和栓塞的預後存活率和復發機率,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1年11月國際知名期刊《Liver Cancer》。目前已開發出原型機,並進行將電腦輔助診療決策支援系統介接於臺北榮總的胃腸肝膽科,為導入AI輔助門診做準備。


※北榮陽明交大肝癌研究團隊:何信瑩教授(左3)、黃怡翔主任(右3)、李懿宬醫師(右2)。(照片來源:臺北榮總)

黃怡翔表示,會開發肝癌診療決策支援系統的起因是現在醫師所參考的肝癌臨床診療指引並不是個人化設計,而且臨床上同一肝癌級別且接受相同治療的患者,預後卻大不相同,因此希望透過系統提供使用手術、栓塞或電燒等治療方式的AI預後預測分析資訊,包含復發和存活率,幫助醫師做出最佳治療決策。臺北榮總醫師李懿宬也指出,肝癌居臺灣十大死因第二位,手術治療後仍有約七成病人會在5年內復發,過往曾使用臨床資料建立手術後復發預測模型,但準確度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因此團隊期待透過演化學習的智慧演算功能,產生高準確度的預測模型,再透過臨床試驗進行數據蒐集、準確度確認並持續優化。

肝癌診療決策支援系統主要分成兩部分:肝癌病灶區自動偵測及肝癌診斷和治療的預後預測(如下圖所示),前者是從肝癌電腦斷層影像自動快速偵測3D肝臟和腫瘤所在輪廓,輔助醫師辨識且降低人為疏失,並透過可視化系統介面,提供醫病雙方進行診療溝通,且可輸出報告供醫師診療參考及輔助診斷。後者則未直接給予治療策略建議,而是在不干擾醫生判斷力的前提下,提供快捷便利的肝癌影像輸出報告和更多方位的預後分析資訊,希望避免不當治療。預期這套系統將可為創下近20年肝癌五年存活率領先全國紀錄的臺北榮總肝癌研究團隊更添助力。


※肝癌診療決策支援系統主要分成兩部分:肝癌病灶區自動偵測及肝癌診斷和治療的預後預測。(照片來源:何信瑩教授團隊)

※系列報導:

※本文由生策中心新創幫編輯群採訪撰寫(口述:何信瑩教授  執筆:楊淇崴)。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