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文件(新) - 傑出學研技術 - 學術研究組
近紅外光大腦體積造影
2012-11-08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生醫光學影像實驗室
學術研究組獲獎單位:孫家偉助理教授_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生醫光學影像實驗室-近紅外光大腦體積造影
類  別 學術研究組
參賽項目 近紅外光大腦體積造影
參賽單位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生醫光學影像實驗室
參賽人員 孫家偉、莊競程、謝曜聲、林昆鋒、劉璨齊
技術說明

本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利用臨床MRI影像來重建光學模型,並透過時間解析式三維蒙地卡羅方法進行光學模擬來探討大腦萎縮造成結構變化時的光學特性。由於生物組織對於近紅外光具有高散射的特性,因此近紅外光的能量將隨著光在生物組織中行走的距離產生嚴重的衰減。這樣的效應將會嚴重地影響光在組織中行走的深度,雖然在大腦組織中大約只可到達3 cm的深度,不過這樣的距離已足讓我們量測到大腦皮質活動以及大腦萎縮所造成的結構變化。因此利用近紅外光來量測大腦的灰質、白質與CSF隨著萎縮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的體積變化,可能可以當成診斷阿茲海默症的重要指標,故本研究中藉由臨床MRI影像重建出來的3D大腦光學結構模型以提供幾乎接近真實的情況,進而對光在大腦中的傳播進行模擬。據此,我們建立了正常成人及阿茲海默患者兩種不同的3D大腦光學模型,使用800 nm近紅外光光源與多顆檢測器,透過光源與檢測器之間不同的距離來對大腦做模擬量測。此技術提供了一個具有系統性的光學模型重建方法,並藉由蒙地卡羅法來評估大腦萎縮的光學特性,以及透過我們的方法將可以針對擴散光學臨床造影系統的開發做最佳化設計。

正常人、老年人、及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延三切面光學影像比較  利用近紅外光擴散光學偵測腦體積影像原理示意圖  交大光電系生醫光學影像實驗室(BOIL)成員

 

專家評語簡摘
儀器設計概念佳具創新性,為一簡便與非傷害性之腦部影像工具,可測得淺層區域大腦萎縮體積變化,具研究及市場應用價值,檢測過程及經濟性優於MRI。
 
得獎心得與自我期許
我們很榮幸能獲得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學研組第九屆國家新創獎,特別在簡報審查階段時幾位評審委員提供的寶貴意見,對於我們在未來研發的方向上有很大的啟發和鼓勵。我國目前正受人口老化嚴重衝擊,社會大眾對於醫療保健的需求也將更為依賴,這也使得醫療電子為迫切發展之重要產業。有鑑於此本研究期盼整合國內現有產業優勢,以神經科學、腦功能研究、以及神經退化和精神疾病相關臨床診斷為目標,推出新世代之生醫光電影像系統。我們以時域擴散光學技術發展新世代之臨床光學影像系統,利用蒙地卡羅模擬法確認光學腦體積造影的可行性、進行近紅外光腦結構資訊前額葉兩切面之量測,得到高訊雜比的生理訊號及影像品質。近紅外光擴散光學影像可有效提供不同患者的腦功能和結構差異,藉此提供臨床診斷之輔助指標或是健康照顧之生理狀態,亦可應用於大腦疾病治療效果的用藥確效或術後評估之輔助量測。此次生策會在新創獎對於本研究的肯定,鼓勵我們相信本研究的新創價值,定能為光電產業的未來開拓一全新道路,也同時將成為健康照顧和臨床醫學不可或缺之生理量測系統。
評審推薦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生醫光學影像實驗室
公司簡介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