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超音波掃描儀變小了工研院與佳世達合作開發掌上型
2012-12-07

[台灣新生報  記者 鍾佩芳] 2012/12/6

目前超音波掃描儀的技術核心幾乎都被國外大廠壟斷,工研院目前已成功掌握超音波系統設計平台技術,工研院電光所詹益仁所長表示,透過與業者的合作,可完成「多通成像運算器晶片技術」、「高訊雜比類比晶片技術」及「高壓晶片設計封裝技術」等基礎技術,預計二年內可開發出第一部從軟硬體到晶片設計均由國人自製的可攜式彩色醫用超音波儀。

工研院生醫所邵耀華所長表示,根據工研院產經中心的市場分析指出,全球醫用超音波掃描儀市場約為50億美元,且年成長率大於5%,其中小於6公斤的微型化超音波成長最為快速,從2010年到2015年產值將由6億美元倍增為12億美元,年成長率達10%,包括使用靈活、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和輕巧攜帶等特點,均為驅動可攜式超音波掃描儀快速增長原因。

工研院電光所刁國棟副所長進一步表示,目前可攜式超音波在技術上仍有許多瓶頸,例如電池續航力不足、影像解析度不高等問題,隨著科技發展與移動式醫療設備需求的擴增,未來可攜式超音波掃描儀功能、品質和性能將大幅提升。在各式各樣的醫療影像檢測儀器中,超音波系統是最有機會做到微型化以及即時動態檢測的功能,且超音波醫療影像診斷不同於其他醫療影像設備如X光攝影、核振造影(MR I),不需要放射源,是一種既安全又方便快速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應用範圍除了醫用,還包含工業檢測、食品檢測、動物醫療等項目。

該合作將使超音波脫離傳統機台重量限制,大幅縮小超音波尺寸外,可發展出掌上型可攜式超音波掃描儀,使超音波使用更加普及化,未來小型診所、醫師人手一台,可提高初階醫學診斷確診率。同時在偏遠地區或遠距緊急醫療時,也可與智慧型手機結合,只要接上超音波探測器即可產生即時影像,成為緊急救護的最佳利器,加速行動醫療環境發展。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