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新創 - 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
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偵測系統- PANCREASaver
2021-12-22
廖偉智醫師團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廖偉智、王偉仲、劉高郎、陳柏廷、吳亭慧、張大衛、王柏川、黃敬倫、程琇琪、吳家燕、古佾筑、謝侑倫、馬仕倢

PANCREASaver是一全自動化的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偵測系統,不需人工處理影像即可分析CT 影像中是否有胰臟癌並指出腫瘤位置。臺大醫院研究顯示PANCREASaver 偵測胰臟癌的敏感度高於放射科醫師 (98.3% vs 92.9%, 差距5.4% [95% 信賴區間 1.1–9.8%]; p = 0.014),能偵測 92%放射科醫師未發現的胰臟癌,且對小於 2 公分的胰臟癌之敏感度高達 92.1% (Lancet Digital Health 2020)。以全民健康保險影像資料庫之全國資料進行驗證顯示 PANCREASaver 偵測胰臟癌的準確率與敏感度達91.4%與 89.7%,足證其準確性與泛用性。
胰臟癌的發生與死亡率逐年升高,每年約有2500名國人死於胰臟癌,為國人第七大癌症死因。在美國則是高居第三大癌症死因。胰臟癌的整體五年存活率低於10%,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然而若能在腫瘤小於 2 公分時即偵測出胰臟癌並及早治療,則五年存活率可提升至 80%,不僅可以挽救大量的寶貴生命,還可以省下大量的醫療資源與社會成本。
PANCREASaver 對小於兩公分的胰臟癌也有高敏感度,有助於大幅改善上述的醫療困境。使用 PANCREASaver 分析腹部 CT 檢查影像,可以提升偵測早期胰臟癌的能力,以及避免遺漏無症狀的胰臟癌,減輕醫師負擔並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全自動化的分析流程可直接分析檢查所得之影像並提供結果協助醫師判讀,能大幅提升人力及資源運用效率與加速醫療流程,提升醫院營運效能。

評審推薦
1.人工智慧於胰臟癌輔助偵測系統之開發,影像檔案不需⼈工前置處理,可直接讀取常規醫療檢查所得的 DICOM 格式之 CT 影像,具臨床之實用性。
2.能準確判讀CT 多張影像中早期胰臟癌小於2公分的腫瘤,敏感度與特異性均甚佳。研究成果已於 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發表,產出頗能符合臨床需求。
3.已藉由全民健康保險影像資料庫完成進行驗證,準確率與敏感度達 91.4%與 89.7%,證明其準確性與泛用性。
2022年度精進成果
本團隊開發出世界首創的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偵測系統 - PANCREASaver,透過深度學習及影像組學技術,自動化分析電腦斷層影像,協助醫師辨認胰臟癌。於前次獲獎後,本團隊持續精進核心技術,進行全國性驗證及臺大醫院內前瞻性驗證,並發表新論文與獲得美國及台灣發明專利。

與中央健保署合作進行世界少有的全國性真實臨床資料驗證,PANCREASaver診斷胰臟癌之敏感度及特異度高達89.7%及92.8%,對小於 2 cm 的胰臟癌之敏感度高達74.7%(影像科醫師平均約為60 %)。於台大醫院進行前瞻落地應用,發現兩名在標準臨床診斷流程中未能診斷的胰臟癌病患,協助即時正確診斷。

自上次獲獎後新增獲得 3 項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及 1 項美國發明專利,另有 1 項台灣專利及 3 項美國專利申請尚在審查。
團隊簡介
廖偉智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博士
現職 臺大醫院主治醫師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 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 主治醫師
- 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內視鏡光學診斷暨治療中心 主任
- 美國消化內視鏡學會 (American Society fo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會士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