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新創 - 創新醫材與診斷技術
轉譯病理機轉、複雜理論於心房顫動電燒之創新立體定位模組
2015-01-06
國立中央大學動態生醫指標暨轉譯醫學研究中心
國立中央大學動態生醫指標暨轉譯醫學研究中心/羅孟宗、陳適安、林彥璋、林澂、楊緒文、張儀中

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其盛行率約為全人口的1%,而且以超乎預期的速度不斷攀升。導管電氣燒灼術由於具備微創、安全、併發症少與操作容易等優點而迅速普及全球,儼然已成為藥物治療之外的主流療法。然而心臟電氣燒灼術的成功與否,除需深入了解心房顫動病理機轉,還需配合一套能將病理機轉透過電生理訊號轉譯為生理指標的軟硬體系統,以偵測不正常的放電區再將以灼燒。然而目前慢性心房顫動患者(指持續出現心房顫動超過7天以上)因心房顫動發生時間增長,可能同時存在多種機轉與多個快速放電區域影響,使心房電訊號轉變為複雜碎裂形態,因其非線性、非穩態特性分析難度大增,致使此類病患之導管電氣燒灼術治療成功率偏低,仍有技術瓶頸亟待突破。

本團隊結合複雜理論與非接觸型三維立體定位系統,不但證實了「轉子源(Rotor)」的存在,更開發出相似度指標與轉子源即時辨識等技術,可望取代現行的複雜碎裂心內訊號分析,成為目前立體定位及訊號分析整合系統不可或缺的功能,並期列入下一代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準則。除在全球心電生理學界引起廣泛迴響,上述成果已於今年(2014)取得國外多項專利,已受到國際相關產業龍頭高度關注,競相邀請合作。乘此趨勢將技術成熟的軟硬體導入市場,實可為全球心房顫動電燒術發展的重要推手,商機無可限量。

評審推薦
1. 利用影像及訊號處理,再搭配感測器(特殊形狀)以達到更有效的燒灼,具有軟硬體結合之優勢。
2. 研發技術整合性佳,具技術創新性,已有學術發表及取得核心專利,且臨床試驗的部分已有一些滿意的成果。
團隊簡介

羅孟宗
學歷 臺灣大學電信工程研究所博士
現職 中央大學數據分析方法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美國哈佛醫學院布里根婦女醫院 訪問副教授
經歷 美國哈佛醫學院貝斯以色列女領事醫學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臺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 博士後研究員
微星科技先進研究中心資深工程師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