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產業觀測》全台3大產業群聚 帶動醫材業UP
2013-09-03

[工商時報 記者 張慈映]2013/08/27

醫療器材新應用需求持續攀升,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預估,2012~2017年之年複合成率可達7.1%,2017年產值可達4,297億美元。未來,台灣如何掌握趨勢,並發揮既有資通訊、光電產業優勢,將是取得發展先機的關鍵。

近年全球醫療產業成長,深受歐美地區尋求提高照護效率與降低醫療支出的解決方案,及新興市場對基礎醫療與自我健康照護的需求的影響。據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公司統計,2012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達3,046億美元,預期2017年可達4,297億美元。

近10年,台灣醫療器材產業也積極技術升級,與國內各大學設立醫工學系、培養人才與技術有關聯。

從自主技術研發帶動產品創新,台灣廠商在血壓計、體溫計、血糖計等醫材產品上,已是全球重要供應商。因此,台灣醫材產業走向高值化,投入超音波、X光機等產品研發製造,技術人才的培育與深耕,是台灣創造力與競爭力來源。

台灣醫療器材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具備機動性與創造力,除了擁有個體經營能力,整體網絡結構的連結度是影響競爭力的關鍵。

目前結合在地產業優勢能量,可歸納為北部「電子科技產業群聚」、中部「精密機械產業群聚」與南部「鋼鐵機電產業群聚」。

醫材廠商發揮群聚效應,從組件開發與核心技術應用角度,找到上游共同創新與研發的合作伙伴,對於產品概念的快速成型、關鍵能力的掌握,產品效能、製造成本的掌握,都有很大發展優勢。

異業投入

有助提升整體競爭力

異業廠商積極投入醫材產業,也有助於提升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能量、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

電子大廠台達電、華碩、廣達、研華、明基、友達等,均布局和投資醫材產業。例如,佳世達開發出可攜式超音波產品,台達電子公司達爾生技的血糖監測產品也上市銷售。

在傳統產業方面,醫療關鍵組件線性滑軌製造商上銀公司,已切入歐美供應鏈;鐿鈦也應用金屬沖壓和模具鑄造KNOW-HOW,發展骨科與微創產品。

台灣未來如何擬定策略,充分發揮優勢、掌握商機?

工研院IEK在供給端的產業研究基礎下,積極建立消費者研究基盤,包含一般使用者、臨床醫療人員、專業照護者等,透過掌握兩岸未來醫療情境與趨勢發展,預測未來商機與技術方向,將可協助產業從代工轉往先進製造,並掌握需求、應用情境,或進一步發展創新營運模式。

3個方向奔向2020錢途

IEK已勾勒2020年健康照護應用情境、醫療器材相關產業發展方向:

發展方向1.

預防醫學概念興起,民眾將可以更便利的方式做自我健康管理。例如:行動健康照護、醫療雲端應用、非侵入式監測醫材等。

發展方向2.

高效率治療的微創、低創技術益形重要。須發展更精密的臨床手術技術搭配先進設備,例如手術機器人、微創手術設備、相關生醫材料技術。

發展方向3.

縮短病患恢復時程。透過健全的健康照護體系,使國家醫療支出獲得更有效的運用,例如居家照護應用、智慧輔助機器人、智慧家庭。

另外,透過挖掘醫療臨床需求與未滿足缺口,進一步結合台灣在資通訊、精密機械等技術優勢,結合異業應用服務知識,針對需求產品進行技術、組件與系統的創新,找到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跨領域技術整合

其中,包含關鍵組件開發、系統整合,並從原本製造的思維擴大到行銷面整合,形成一條龍的穩健供應鏈體系。

台灣不若其他歐美國家擁有全球前十大營收的領導廠商,政府須強化法人研發機構,研發創新、培養人才、活絡產業等角色。配合工研院跨單位技術能量的整合,可加速產品概念實現。從需求到產品實現的商業化速度非常重要,台灣擁有的彈性製造與上下游零組件開發與整合能力,將是因應此波商機的優勢。

例如,朝醫療器材行動化、微型化的發展方向,開發微細化零組件開發與系統整合技術扮演重要關鍵,像是半導體晶片、微機電元件、光學鏡頭、軟式顯示器等,都有助於達成高值化醫材的目標。

也可配合新興製造技術發展,如運用3D列印製程,將原本大規模生產的醫材,轉朝重視個人化差異、客製化方向發展,如牙科、骨科產品,對臨床品質的提升與治療更有效益。

因此,透過跨領域技術整合,是迎向未來健康照護商機的重要策略。

(本文作者為工研院IEK ITIS計畫資深產業分析師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