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台大中研攜手七穿膜蛋白質揭密藥物逾半相關近40年來重大進展
2015-12-18
【台灣新生報 中央社】

七穿膜蛋白質存在地球30億年,許多藥物研發都和它相關,台大和中研院合作,解開台灣第一個七穿膜的蛋白質結構,將有助於提升其產生能量的潛能。

台大生化科技系副教授楊啟伸的「結構與感光生物實驗室」和中研院副院長王惠鈞實驗室合作,由團隊成員台大博士傅煦媛、中研院博士許敏峰歷經多年研究,終於解出台灣第一個七穿膜的蛋白質結構,研究成果也刊登在國際期刊上。

研究團隊表示,七穿膜蛋白質是大自然原生設計,用來將光能轉成生物能的巧妙裝置,目前廣泛存在一些喜歡極端環境菌類中,如台灣南部的鹽田中的嗜鹽古生菌,但七穿膜蛋白質很難大量取得,研究團隊歷經多年研究終於有成果。

在研究過程中,團隊發現有個獨特的蛋白質穩定性強,在別的同類蛋白質不能產生能量的環境下,還能繼續產能,根據其結構發現此蛋白質有個特別設計的「蓋子」,能區隔蛋白質內部和外在環境,也讓科學界為此類蛋白質分出一個新群組。

研究團隊表示,七穿膜蛋白質可能已在地球存在30億年,人類的視覺、聽覺、嗅覺、腦神經、許多荷爾蒙作用,都由這類七穿膜蛋白質負責,目前市面上藥物,有一半以上都和其相關,這次解出七穿膜蛋白質結構,將可使其產生能量的潛能提高約2至10倍,可說是近40年來的重大進展。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