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新創焦點》簡立峰:新創應發掘明日戰場
2021-08-23

隨著Appier沛星科技、91APP兩家新創今年陸續在資本市場上傳捷報,也為台灣新創圈點火。長期觀察與輔導新創的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認為,台灣新創在選題時,應該要尋找「明後天的商機」,而不是聚焦在「今天的戰爭」,包括太空科技、電動車、健康醫療等產業,都仍然是相當有發展空間的領域。

同時他也建議,新創選題時,除了聚焦數位經濟產業以外,更應該善用台灣硬體供應鏈的優勢,朝軟硬整合方向去思考。

研調機構CBInsights最新統計顯示,隨著經濟復甦,全球崛起的獨角獸新創超過700家,簡立峰認為,在這些獨角獸之中,「那些產業類別最少的,將會是明天的戰爭」,他舉例,像現在很熱門的數位服務十年前早就起步,走到今天已經白熱化,創業若要選題,應該選擇獨角獸中那些類別最少的,將會是「明天的戰爭」,也是商機所在,例如太空科技、電動車、健康醫療等。

簡立峰說,台灣的新創要尋找明天的商機,應朝軟硬整合、數位經濟兩個方面去走。在過去行動裝置興起時,台灣錯過軟硬整合的機會,這時候更應善用台灣在硬體科技上的優勢,加上軟體或服務,開拓不同的商機。而在數位經濟領域,簡立峰則認為,年輕世代是網路原生世代,如果在這個領域沒有來自台灣提供的服務,對年輕人將會是一大挫折。

簡立峰自去年1月從Google台灣退休後,轉而投入輔導新創產業,同時也與超過40家新創維持固定一對一的會議,他說,「親自拜訪這麼多家新創,我看到比較完整的問題是:我們是一個製造業的島,不知道怎麼做(數位)服務業,每一家公司想的都是產品。」

他認為,以某種程度來說,台灣要做國際型的數位服務業確實不容易,台灣以製造業為基礎,過去都以服務大客戶為主要商業模式,缺乏服務全球幾十億人口的經驗。此外,語言也是一大問題,除了台灣企業普遍沒有能力去做英語系的服務以外,「我們雖然講中文,但在中文市場卻不是主流」,也是先天上的劣勢。

不過,簡立峰認為,儘管如此,已經看到台灣正在轉型中,台灣這一波的數位經濟新創,都開始慢慢有不錯的成績。而台灣新創圈要動起來,簡立峰認為,台灣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成功案例。他以奧運做比喻,「其實我們跟上一屆,只差了三面獎牌而已,但每一位選手奪牌的過程中的意志力被看到,對全國的信心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應用在新創圈上也是一樣,簡立峰說,有了更多的成功案例,才有點火效應,也才能讓台灣的新創被國際資金看到。

新創正值良機 「台灣+1」策略搶市場

疫情為世界與產業帶來極大改變,簡立峰表示,後疫情時代,企業更應該知道數位轉型的重要性,而每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確實都需要跟區域經濟學習。他建議,新創若要出海,可採「台灣+1」(台灣以外,再加一個市場)的策略。

另外,全球印鈔,國際資本進入新局,許多資金、企業比過去更願意投資新創,現在正是台灣新創最好的時機,應該更要積極的把握這段時間去搶資本、搶市場。

簡立峰說,台灣地處中國、東南亞、東北亞的中間,位在22億人口的中心點上,這是地理上的中心點,而用抽象的概念來說,台灣人的商業模式是透過中文學習,且時常接受來自中國市場訊息的刺激,但技術能力是用英文學習,這是抽象概念上的中心點,這一點,讓台灣成為整個區域中相當特別的國家,也是台灣的優勢之一。

至於每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都應該跟不同的區域經濟學習。簡立峰舉例,例如零售銷售日本走得最前端,網路電商的話則應該跟美國效仿,行動則是中國,到社群電商的時代,則應該向東南亞看齊。

而許多人常常會認為台灣市場太小,但簡立峰說,如果新創除了台灣以外可以成功再穿透一個市場,就再也不會感到國內市場太小的問題,建議「台灣+1」的概念,例如,若做的是B2B高階服務業,則可直接以日本為目標,若是製造業,他則建議「台灣+越南」,因為越南人口多,製造業從中國外移,將以越南為重鎮。

若是英語系的服務業,則可以到菲律賓,而若一家新創推出的服務是全新的,簡立峰則建議直接前進東南亞,一是東南亞擁有龐大的人口紅利,二是可享有先進者優勢。

而觀察今年全球獨角獸超過700家的情形,簡立峰則表示,全球印鈔,帶動獨角獸崛起,中美對抗一路從貿易打到金融、科技、資本領域,中美資金分流已成事實,對台灣來說「這是最好的時候」,鼓勵台灣新創應該要把握這段時間去集資或IPO。

(來源:工商時報  記者劉季清報導)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