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InnoZone創新技術特展】找尋合作開發、技術授權、投資夥伴最好機會! 12/2-12/5南港展覽館1館等你來挖寶~
2021-11-25
展出項目列表
【AI醫療與健康科技】 | |||
展位 號碼 | 展出項目 | 單位 | 新創團隊 |
A-1 | AI精準健康分析與醫療輔助B2B平台 | 天保康股份有限公司 | |
A-3 | 人工智慧超音波檢測兒童髖關節發育不良 | 林口長庚 | 高軒楷團隊 |
A-4 | 先知_結合AI與生物篩檢實現早期肺癌臨床檢測疾病管理 | 萬芳醫院 | 李友專團隊 |
A-5 | 個人化精準腫瘤治療顧問-腦轉移腫瘤 | 臺大醫院、臺灣大學 | 許哲瑜團隊 |
A-6 | 糖尿病眼底影像人工智慧輔助判讀系統 | 工研院 | 林昱仁團隊 |
A-7 | 痣能達人-皮膚痣人工智能風險辨識系統 | 萬芳醫院、皮智股份有限公司 | 李友專團隊 |
A-8 | 胸腔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多模影像精準健康平台 | 北醫大 | 陳震宇團隊 |
A-9 | AI 輔助免人工標註全玻片判讀肺癌數位病理影像 | 北醫附醫 | 陳志榮團隊 |
A-10 | 中英文醫療自然語言處理整合平台 | 林口長庚 | 郭昶甫團隊 |
A-11 | 建立國際疾病分類 ICD-10的創新人工智慧系統 | 中山附醫 | 曾志仁團隊 |
A-12 | 雲端AI運算穿戴式裝置建構心臟衰竭族群人工智能防治模式 | 北醫大、雙和醫院 | 劉如濟團隊 |
A-13 | 智慧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早期預警平台 | 陽明交大 | 柯立偉團隊 |
A-14 | 利用智慧型手機影像偵測身體徵象-黃疸偵測 | 臺大醫院 | 李達人團隊 |
A-15 | 以智慧衣為基礎之健康照護平台 | 長庚大學 | 林仲志團隊 |
A-17 | 人工智慧輔助居家睡眠評估平台 | 陽明交大 | 楊智傑團隊 |
A-18 | 數位精神心理健康促進整合平台 | 心保有限公司 | |
A-19 | 葉伯智能感測內褲 | 美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A-20 | DigiMed數位醫療科技平台 | 健康盟國際創新股份有限公司 | |
A-21 | 智慧照護解決方案 | 智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A-22 | 心力指標與心力計應用:好心有好報 | 國防醫學院 | 朱基銘團隊 |
A-23 | 醫服智能櫃 | 瑞得康股份有限公司 | |
A-24 | 你是我的唯一—智慧優質胚胎預測系統 | 成功大學 | 孫孝芳團隊 |
A-25 | 上頂全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檢查 | 上頂醫學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A-26 | 應用於精準醫學與智慧育種之新世代基因 體混合組裝演算法策略平台 | 中研院 | 林仲彥團隊 |
A-27 | 生醫演化學習平台:肝癌診療決策支援系統 | 陽明交大 | 何信瑩團隊 |
A-28 | 以深度學習輔助診斷髖部關節病變及手術建議系統 | 林口長庚 | 廖健宏團隊 |
A-29 | 以深度學習輔助臨床診斷髖部骨折系統 | 林口長庚 | 鄭啟桐團隊 |
A-30 | 以人工智慧集合型模組,從脊椎側面X光影像,自動輔助判讀 胸腰椎骨折 | 臺北榮總 | 周伯鑫團隊 |
A-31 | 以人工智慧技術輔助醫師判讀舟狀骨骨折 | 林口長庚 | 林器弘團隊 |
A-32 | CHARM: 陪伴照護機器人管家 | 臺灣大學 | 傅立成團隊 |
A-33 | 利用人工智慧輔助免疫螢光影像辨識及自體免疫抗體預測 | 林口長庚 | 郭昶甫團隊 |
A-34 | 智能手機結合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軟體,預測上眼瞼下垂程度,下眼瞼緣退縮程度,與提眼瞼肌功能 | 陽明交大、林口長庚 | 陳宏彰團隊 |
A-35 | AI睡眠呼吸中止評估 | 林口長庚 | 林政輝團隊 |
A-36 | 高榮創新智慧早期警示系統 | 高雄榮總 | 林曜祥團隊 |
A-37 | 建立AI 電子病歷大數據 EMR Search 系統 | 中山附醫 | 曾志仁團隊 |
A-38 | 找尋未來新型態抗生素:以人工智慧來鑑別與設計新一代抗菌胜肽 | 中研院 | 林仲彥團隊 |
A-39 | 亞洲首創到院前救護車「即時行動傳輸自動判讀12導程心電圖系統」搶救心肌梗塞照護新模式 | 高雄榮總 | 林曜祥團隊 |
A-40 | 改『斜』歸正 智能導正牙科臨床相片輔助系統 | 高雄長庚 | 吳德儒團隊 |
A-41 | 肝臟腫瘤偵測與肝炎分析之數位病理AI | 成功大學 | 詹寶珠團隊 |
【臨床技術與產品】 | |||
展位 號碼 | 展出項目 | 單位 | 新創團隊 |
B-1 | 可消毒鼻口區域冠狀病毒之穿戴式UV-C防護眼鏡 | 陽明交大、台北榮總 | 林伯剛團隊 |
B-2 | 新冠PCR智取箱 – 零接觸自動報到領管系統 | 中國醫新竹附醫 | 陳自諒團隊 |
B-3 | 上呼吸道病毒現形高手:利用深度學習模型來建立上呼吸道病毒序列基因型即時分析平台 | 中研院、國衛院 | 林介華團隊 |
B-4 | 大幅減少COVID-19 抗體檢測偽陰性且快準省之掌上型新型冠狀肺炎抗體檢測儀 | 小港醫院 | 郭昭宏團隊 |
B-5 | 自我注入鎖定雷達 | 中山大學 | 洪子聖團隊 |
B-6 | 雲端隱形低血氧監測平台 | 陽明交大 | 楊智傑團隊 |
B-7 | 慧眼手部衛生智能系統 | 汎思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
B-8 | 模組化遠距健康照護系統-智慧藥箱 | 花蓮慈濟 | 許文林團隊 |
B-9 | 以智慧型手錶診斷注意力不集中併過動症 | 高醫大 | 林龍昌團隊 |
B-10 | 建構MR心肺復甦術+AED教學系統 | 國軍花蓮總醫院 | 陳穎信團隊 |
B-11 | 基於SDM以患者為中心的創新電子病歷 | 中山附醫 | 曾志仁團隊 |
B-12 | 胃腸道止血粉末及其輸送器材系統 | 成大附醫 | 林錫璋團隊 |
B-13 | 大量傷患事件處置模擬系統 | 三軍總醫院 | 陳穎信團隊 |
B-14 | 奈米複合抗菌材料 | 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B-15 | 防疫工作代理-擬人雙臂機器人智慧抓取關鍵技術 | 清華大學 | 張禎元團隊 |
B-16 | 模組化醫療照護病房 | 輔大附醫 | 劉偉倫團隊 |
B-17 | 早產兒發展照護輔具組 | 臺中榮總 | 陳永娟團隊 |
B-18 | 連動式足部側翻矯正裝置 | 中山附醫 | 陳明義團隊 |
B-19 | 癌細胞培養專家- 體外替身培養系統 Cancer Cell |
精拓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
B-20 | 可定量採血裝置應用於新生兒先天代謝疾病篩檢檢體採集 | 雙和醫院 、北醫大 | 張蓀芃團隊 |
B-21 | 中風手部外骨骼復健系統 | 奇美醫院、南臺科大 | 王鈺霖團隊 |
B-22 | 口腔癌術後唇頰變形創新手術- 以新式階梯皮瓣合併微創刨削刀進行嘴角閉合不全重建 | 高醫大、金工中心 | 郭耀仁團隊 |
B-23 | 龍氏人工網膜子宮膀胱懸吊術 | 高醫大 | 龍震宇團隊 |
B-24 | 創新的教學電子病歷 | 中山附醫 | 曾志仁團隊 |
B-25 | 術後及產後陰道充氣式止血子宮托 | 高醫大 | 龍震宇團隊 |
B-26 | 急性肺損傷與氣喘幹細胞治療產品:臨床級定量噴霧吸入型胎盤間葉幹細胞外泌體衍生物之開發 | 北醫大 | 黃彥華團隊 |
B-27 | 智能抗藥性細菌快速預測系統 | 中國附醫 | 游家鑫團隊 |
B-28 | 以病患為中心的骨盆安全重建之路:使用3D 模擬輔助手術復位固定 | 花蓮慈濟 | 葉光庭團隊 |
B-29 | 一滴血檢驗鐵調素精準檢測川崎症 | 高雄長庚 | 黃瀛賢團隊 |
B-30 | 微創免拆線之耳內視鏡手術 | 林口長庚 | 陳錦國團隊 |
B-31 | 同步手術導航系統合併術中三維C-arm電腦斷層於精準顱顏部外傷重建之應用 | 林口長庚 | 廖漢聰團隊 |
B-32 | iXentric AI加值醫療資訊智慧化整合平台 | 成功大學 | 蔡依珊團隊 |
B-33 | 一種定量肝殘餘功能的檢驗方法與其新穎肝受體造影檢驗藥劑 | 核研所 | 王美惠團隊 |
B-34 | 遠端醫療無人機創新服務應用 | 國軍花蓮總醫院 | 陳穎信團隊 |
B-35 | 微創遠端橈骨骨折復位鉗3D列印輔助器材 | 北醫附醫 | 呂憲宗團隊 |
B-36 | 運用微核醣核酸開發川崎症分子診斷技術 | 高雄長庚、長庚大學 | 郭和昌團隊 |
B-37 | 一滴血檢測川崎症–蛋白質抗體 | 高雄長庚、長庚大學、成大 | 郭和昌團隊 |
B-38 | 以調控ACE2受體保護口腔黏膜之草本淨口液-結緣草本淨口液 | 嘉義長庚 | 吳清源團隊 |
B-39 | 超級細菌的剋星 – 精準噬菌體殺菌劑 | 花蓮慈濟 | 陳立光團隊 |
B-40 | 縮胃繞腸微創手術治療第二型糖尿病 | 中國附醫 | 黃致錕團隊 |
B-41 | 應用三維列印手術導引板於鼻骨截骨手術 | 林口長庚 | 蕭彥彰團隊 |
【醫材設備與精準檢測】 | |||
展位 號碼 | 展出項目 | 單位 | 新創團隊 |
C-1 | 3D光學皮膚斷層掃描儀 | 長庚大學 | 蔡孟燦團隊 |
C-2 | 洗腎動靜脈廔管狹窄偵測器 | 腎通科技生醫科技、萬芳醫院、北醫 | 陳威達團隊 |
C-3 | 針內超音波 - 麻醉探針 | 陽明交大 | 江惠華團隊 |
C-4 | 後疫情,新健康-零接觸經濟:智慧健促服務系統 | 成功大學 | 林彥呈團隊 |
C-5 | 呼氣氨做為預測腎功能的臨床應用 | 林口長庚、陽明交大、長庚大學 | 田亞中團隊 |
C-6 | 紅外線一秒分辨發燒與川崎症 | 高雄長庚、長庚大學、陽明交大 | 郭和昌團隊 |
C-7 | 可攜式斜視及異常眼球運動診斷系統 | 三總、神經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簡克鴻團隊 |
C-8 | 應用植體影像與列印技術於複雜膝關節術前暨術後的導引與分析 | 林口長庚、臺科大 | 詹益聖團隊 |
C-9 | 新世代科學家的電子觔斗雲:具高安全性的實驗紀錄智慧雲端平台 | 中研院 | 林仲彥團隊 |
C-10 | 創易復助癒整合系統 | 林口長庚、健樂師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 林承弘團隊 |
C-12 | 擴大腸胃內視鏡影像呈現技術並促進精準醫療診斷智慧 | 明志科大 | 張創然團隊 |
C-13 | 微流體雙微井單細胞培養晶片技術 | 國衛院 | 許佳賢團隊 |
C-14 | 骨腫瘤生物性重建冷凍裝置 | 臺北榮總 | 吳博貴團隊 |
C-15 | 髓腔內鋼釘遠端螺孔定位裝置研發 | 振興醫院 | 朱唯廉團隊 |
C-16 | 創新泡沫式溫敏型水膠的開發與臨床應用 | 基隆長庚 | 陳志豪團隊 |
C-17 | 磁吸式呼吸面罩固定裝置 | 成大附醫 | 王維芳團隊 |
C-18 | 「手/守」護氣圈 | 奇美醫院 | 李玉媚團隊 |
C-19 | 多功能翻身、移位、救助輔助墊 | 三軍總醫院 | 潘玉玲團隊 |
C-20 | 創新之陶瓷頸椎融合器 | 臺灣大學 | 段維新團隊 |
C-21 | 植入高分子生物降解性薄膜: 補強及阻隔雙效貼片 | 工研院 | 王羽淇團隊 |
C-22 | 溫度感應水膠及其生醫應用 | 工研院 | 沈欣欣團隊 |
C-23 | 四肢骨折手術與復健之克氏鋼釘固定技術 | 明志科大、林口長庚 | 胡志中團隊 |
C-24 | 多科別掌上型腦波監測儀-用於臨床鎮靜與麻醉 | 中科院 | 任國光團隊 |
C-25 | 全方位血液細胞影像與生化分析系統 | 中央大學 | 黃貞翰團隊 |
C-26 | 智慧產房:數位、人性、安全的臨產及分娩照護 | 宏其婦幼醫院 | 張紅淇團隊 |
C-27 | <半導體生醫晶片>和<微量生醫分子檢測儀> | 矽基分子電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C-28 | 非侵入式癌症生物標誌檢測平台 | 世延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 |
C-29 | 智慧口內X光機 | 台北長庚、北科大、林口長庚、臺大新竹分院、臺大醫院 | 陳孟琪團隊 |
C-30 | 近端監測吞服型無感式科技系統 | 林口長庚 | 廖健宏團隊 |
C-31 | Revolution of Cell Culture: 微量生物反應器 | 生德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C-32 | 廢液收集處理裝置技術 | 三軍總醫院 | 康豑云團隊 |
C-33 | 可攜式液相層析質譜儀 | 中研院 | 陳仲瑄團隊 |
C-34 | 長時無線眼壓監測裝置開發與臨床前試驗 | 陽明交大 | 邱俊誠團隊 |
C-35 | 多維麻醉深度監測技術 | 中科院 | 任國光團隊 |
C-36 | 多功能智慧肺適能儀 | 三軍總醫院 | 朱修儁團隊 |
C-38 | 應用於血栓溶解治療之創新超音波漩渦技術 | 清華大學 | 葉秩光團隊 |
C-39 | 超音波偵測中耳積水診斷系統 | 林口長庚 | 陳錦國團隊 |
C-40 | 低劑量三維X光造影儀開發 | 核研所 | 曾聖彬團隊 |
C-41 | 眼瞼下垂和眼瞼閉合不全疾病處理的智慧輔助系統開發 | 義大醫院、交大、工研院 | 連景峯團隊 |
C-42 | 順應式同步多頻率擴散光學斷層造影系統 | 中央大學、聯新醫院 | 潘敏俊團隊 |
C-43 | 創新細胞積木應用三維人工真皮開發 | 亞洲大學 | 沈育芳團隊 |
C-44 | 小型可攜式AED緊急救護與裝置系統 | 臺大醫院 | 吳毅暉團隊 |
C-45 | 預防早產之非侵入性安胎子宮頸套環組 | 林口長庚 | 鄭博仁團隊 |
C-46 | 泌尿道上皮癌微型 RNA 篩檢套組 | 中央大學 | 馬念涵團隊 |
C-47 | 金屬複合材料積層製造技術應用於軟硬鈕織修復厝材 | 工研院 | 沈欣欣團隊 |
C-48 | 可攜式脫水檢測儀 | 嘉義長庚 | 楊仁宗團隊 |
C-49 | 腦機介面調控擴增實境複合隨動式地面步態復健外骨骼機器人 | 高醫大 | 陳嘉炘團隊 |
C-50 | 「以螢光奈米鑽石為基礎之細胞藥物動力學檢測平台」 | 中研院 | 張煥正團隊 |
C-51 | 螢光醣類衍生物在癌症個人化藥物敏感性檢測及動物腫瘤快篩之用途 | 義守大學 | 劉麗芬團隊 |
C-52 | 腸安適 | 百歐精準生物醫學股份有限公司 | |
C-53 | SAA癌篩檢 | 俊質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 |
C-54 | 晶片醫院系統用於生理感測與藥物釋放 | 陽明交大 | 林子恩團隊 |
C-55 | 高敏感度老年性白內障及角膜內皮病變檢測套組 | 林口長庚、清華大學 | 陳宏吉團隊 |
C-56 | 應用超靈敏免疫磁減量技術(IMR)檢測血液阿茲海默症生物標記 | 磁量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
C-57 | IgA腎病變之液態腎切片診斷試劑 | 三軍總醫院 | 陳安教團隊 |
C-58 | 生物製造之癌症晶片應用於患者特異性用藥預測平台 | 中國附醫 | 陳怡文團隊 |
C-59 | 以一種新穎的血清檢查方法來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 | 中國醫 | 蔡嘉哲團隊 |
C-60 | 器官晶片 -三維細胞培養與藥物測試篩選的陣列平台 | 雙和醫院 | 李岡遠團隊 |
C-61 | 專一檢測末期腎病尿液及環境污水中BK病毒之核酸側流裝置 | 國防醫學院 | 劉正哲團隊 |
C-62 | 微氣泡複合醫材結合超音波於耳科疾病及頭頸部腫瘤治療之開發 | 三總、台科大 | 王智弘團隊 |
C-63 | LuminX-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s)追蹤試劑套組開發 | 路明思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藥與疫苗】 | |||
展位 號碼 | 展出項目 | 單位 | 新創團隊 |
D-1 | 於腫瘤細胞活化的鉑金藥物 | 國衛院 | 林淑宜團隊 |
D-2 | 還我健康的腦-重建腦神經血管組織之幹細胞層片 | 三軍總醫院 | 周中興團隊 |
D-3 | 定點緩釋給藥 - 開發治療胰臟癌新藥 EF-009 | 慈濟創新研發中心 | 韓鴻志團隊 |
D-4 | HK-001-Wafer對抗人類惡性腦膠質瘤 | 慈濟創新研發中心 | 林欣榮團隊 |
D-5 | HK-001 用於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之開發計畫 | 慈濟創新研發中心 | 韓鴻志團隊 |
D-6 | 快速開發強效小分子LCC18為慢性腎臟病之候選藥物 | 國防醫學院 | 賈淑敏團隊 |
D-7 | 以CXCR4受體為分子標的之急性心肌梗塞治療藥物開發 | 國衛院 | 夏克山團隊 |
D-9 | 以麩胺酸衍生物之正子造影劑診斷微小胰臟癌肝轉移 | 臺大醫院 | 田郁文團隊 |
D-10 | 高效抗癌新藥AN-845及癌症奈米藥物開發平台轉譯驗證 | 奈威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
D-11 | 以GSTO抑制劑做為抗癌佐劑用於免疫治療 | 中國醫大 | 吳永昌團隊 |
D-12 | 黃耆複方 YQ1的新應用—COVID-19 的預防和早期干預治療 | 陽明交大、長庚醫院 | 黃奇英團隊 |
D-13 | LuVision 點眼液於乾眼症與角膜癒合之應用 | 北醫大 | 曾靖孋團隊 |
【農業食品與環保特化】 | |||
展位 號碼 | 展出項目 | 單位 | 新創團隊 |
E-1 | 新型高值化電漿聚二甲苯鍍膜服務平台 | 坤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E-2 | 奈米金屬粒子、TPNT1奈米複合抗菌材料、材料客製化 | 鑫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E-3 | 磁性金屬二維奈米片於磁分離及SERS快速生醫檢測平台技術 | 明志科大 | 劉定宇團隊 |
E-4 | 防水、透氣、可拉伸、具修復能力之導電紡絲布料應用於穿戴式裝置 | 陽明交大 | 陳俊太團隊 |
E-5 | 可注射式氧化透明質酸/己二酸二醯水膠作為人工玻璃體之應用 | 國衛院 | 林峯輝團隊 |
E-6 | 運用合成抗體庫發展治療與診斷人類疾病用抗體的抗體技術平台 | 中研院 | 楊安綏團隊 |
E-7 | 雙環戊二烯衍生物開發與應用 | 中科院 | 余鳳兒團隊 |
E-8 | 有機大豆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開發 | 花蓮區農改場 | 杜麗華團隊 |
E-9 | 蘭花抗菌精油、胚胎素萃取技術及產品 | 蘭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E-10 | 建立天敵昆蟲智慧量產系統及其產業應用 | 臺灣大學 | 江昭皚團隊 |
E-11 | 大和米蝦產業批次化量產技術 | 農業科技研究院 | 林學廉團隊 |
E-12 | 智慧農業防治系統應用於坡地果樹之核心技術 | 臺南區農改場、成大、雲科大 | 鍾瑞永團隊 |
E-13 | 高畜黑豬之選育及產業國際化 | 畜試所高雄種畜繁殖場 | 許晉賓團隊 |
E-14 | 開發以咖啡酸苯乙酯及台灣綠蜂膠作為復發型或抗性攝護腺癌之新穎療法 | 國衛院 | 褚志斌團隊 |
E-15 | 作物健康超前預警平台 | 中興大學 | 朱彥煒團隊 |
E-16 | 全方位植物內生菌型生物刺激素 | 中興大學 | 黃介辰團隊 |
E-17 | 雨來菇栽培與生物醫學的應用 | 慈科大、花蓮區農改場 | 耿念慈團隊 |
E-18 | 癌症整合治療新策略(2)-酵母硒與魚油加乘調控T細胞肝醣合成酶激酶-3 (GSK-3)及YAP進而降低PD-1以促進抗癌免疫力 | 萬芳醫院 | 賴基銘團隊 |
E-19 | 開發抗腸病毒及腺病毒之植物機能配方 | 臺中區農改場 | 陳裕星團隊 |
E-20 | 可提高水產養殖育成率之干擾RNA系統技術 | 海洋大學 | 呂明偉團隊 |
E-21 | 具有蛋白質3D結構化奈米纖維膜製備及其在染料廢水處理之應用 | 明志科大 | 張煜光團隊 |
E-22 | 可溶液印刷之軟性可透光高分子太陽電池模組製程技術 | 核研所 | 曹正熙團隊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