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新創 - 創新醫材與診斷技術
血液外泌體的醫療世代: 巴金森氏症診斷及預後之新型生物標誌
2024-01-03
曾冠穎醫師團隊/三軍總醫院

曾冠穎、陳元皓、洪浩淵、宋岳峰、吳瑞昇

我們成功建立了一套裝置去有效分離人體血漿及紅血球的外泌體,並且同時可分析其濃度,大小和內容物。在這新型的設計中,我們進一步發現巴金森氏症病患中來紅血球所產生出的外泌體,其大小及濃度都高於同年紀的正常人 (AUC=0.926)。更重要的是,來自紅血球外泌體的濃度與巴金森氏症的臨床神經學症狀嚴重度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簡稱為 UPDRS) 有中度相關性。若考慮性別會影響巴金森氏症的臨床進展,女性巴金森患者的血漿中外泌體的濃度會與其臨床神經學症狀嚴重度有中度的線性關係。而男性則以紅血球中外泌體的濃度會與其臨床神經學症狀嚴重度有高度的線性關係。最後,在蛋白質體學分析中也發現來自巴金森患者的紅血球中外泌體中的 α-1 anti-chemotrypsin 和 α-1 anti-trypsin 濃度高過於正常人,且與臨床神經學症狀嚴重度有中度的線性關係。

評審推薦
1. 團隊成功建立一套裝置有效分離人體血漿及紅血球的外泌體,透過分析外泌體之濃度高低及內容物差異,可區分出正常人與巴金森氏症患者,並評估疾病嚴重程度,具臨床應用價值。
2. 本案外泌體分離技術及分析方式可作為巴金森氏症的初期診斷,能有效解決在臨床上巴金森氏症初期不易被診斷出來的隱憂,有利後續病程追蹤。
3. 已完成4項相關專利申請,具智財保護規劃。
團隊簡介

曾冠穎 

學歷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藥理學博士

現職

三軍總醫院 神經外科部 神經加護中心 主任

經歷

國防醫學院 醫學系 專任副教授
台灣立體定位功能性神經外科及放射手術學會監事
台灣神經脊椎外科醫學會理事
國軍花蓮總醫院 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 基隆分院 主治醫師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