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生醫產品研發
《Echo護一生 中風不上身》頸動脈超音波再中風預測系統
2024-01-03
林詩怡醫師團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林詩怡、蔡崇豪、羅健文、曾婉晴、高嘉鴻、吳國禎、徐右儒、郭伃倢、許宗凱、陳奕瑾、葉依純、葉佩純
中風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也是導致病人殘疾的主因。再中風對病人有嚴重影響,導致功能快速退化。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和顱內動脈狹窄是主要致中風因素。然而,傳統影像檢查昂貴,依賴專業判讀,頸動脈超音波則為低成本、低風險的替代方式。 本團隊整合醫學、AI和生醫資訊專業,集思廣益,應用機器學習結合頸動脈超音波和臨床參數,開發了再中風預測模型,模型準確率和AUC提供模型預測結果的高度可靠性。最重要的是,建立快省好用的線上平台,提供豐富視覺化的AI分析結果,幫助醫護人員深入了解AI預測過程與關鍵特徵,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再中風的風險因素,幫助醫師預警高風險個案,改進臨床照護計劃,提前預防再中風,降低醫療成本。 頸動脈超音波再中風預測系統是結合了個人化的臨床與頸動脈超音波資訊,藉由機器學習輔助提供了精確的再中風預測,為中風預後與再中風的預防帶來了重大改進,未來亦有望推廣應用,助於偏鄉遠距醫療。
評審推薦
1. 本案以頸動脈取代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和腦部核磁共振可檢查顱內外血管,是一項低成本、低風險且方便的替代方式,具臨床實用性。
2. 本案使用機器學習分析大量的頸動脈超音波和臨床參數數據,建立預測模型並提供平台,幫助醫師警示再中風高風險病人,採取相應的預防和治療建議,提早預防再中風發生,有助於個別化的臨床照護。
3. 模型準確度佳,已與中國醫大附醫診療系統整合上線。
2. 本案使用機器學習分析大量的頸動脈超音波和臨床參數數據,建立預測模型並提供平台,幫助醫師警示再中風高風險病人,採取相應的預防和治療建議,提早預防再中風發生,有助於個別化的臨床照護。
3. 模型準確度佳,已與中國醫大附醫診療系統整合上線。
團隊簡介
|
||
學歷 |
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中國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 |
現職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 |
經歷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 住院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腎臟內科研究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腎臟科專科醫師、老人醫學專科醫師、骨質疏鬆專科醫師 •台灣腎臟醫學會 資訊發展暨腎病年報委員會委員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