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新創醫療技術
憂鬱症-病情輔助決策系統
2024-01-03
李正達科主任團隊/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李正達、陳中平、鄭智銘

近年憂鬱症治療有突破性進展,許多新藥物與非藥物有效抗鬱治療出現,如經顱磁刺激術(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生理因素在憂鬱症病因上扮演了關鍵角色,然而過去僅能仰賴醫師問診來了解個案精神病理特徵,使用試誤try-and-error來治療憂鬱症患者。 本團隊率先運用客觀生物標記與腦影像等資訊讓患者更了解自身腦部功能異常處,除了一般量表檢測外,本團隊利用三種不同型態腦影像切入檢查病患腦功能,利用腦電波結合人工智能AI以了解個案腦波頻譜的異常狀況;利用功能性腦磁振攝影評估患者功能性神經連結組的異常;利用正子攝影評估患者神經細胞代謝狀況,藉以了解患者憂鬱的嚴重性。在患者接受rTMS治療前,利用專利智慧腦波操弄精準檢測系統量測個案的腦電波變化,藉由特徵值與AI演算技術來預測個案接受rTMS治療療效並且加強rTMS治療療效,達到如同目前癌症分期與精準標靶治療,安排相因應的個人化精準療程以提升與加速憂鬱症的治癒率。此腦波操弄專利技術能顯著提升憂鬱症治癒率,為世界唯一專利技術。 憂鬱症預計將是造成人類失能第一名的疾病,國內與國外使用rTMS治療憂鬱症比例逐年上升,本團隊專利技術應用於未來頑固型憂鬱症患者精準診斷與精準治療市場巨大,且能達到研發團隊、使用醫療單位與患者三贏的局面。

評審推薦
1. 利用專利智慧腦波操弄精準檢測系統量測個案的腦電波變化,客觀生物標記協助診斷與追蹤憂鬱症,輔助醫師判斷憂鬱症大腦的嚴重性及頑固型憂鬱症分期。
2. 藉由特徵值與 AI 演算技術來預測個案接受 rTMS 治療後的療效並且加強 rTMS 治療成效 已達到個人化的精準治療 專利智慧腦波操弄精準檢測系統已有美國與臺灣專利。
3. 大幅降低操作複雜度與減少判讀時間,降低醫師使用門檻,實用性高,在未來應對憂鬱症治療市場的巨大需求有潛力。
團隊簡介

李正達

學歷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陽明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

現職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 社區復健精神科 主任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 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 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主任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腦功能及腦部刺激實驗室 主持人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醫學系 及 腦科學研究 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兼任 教授
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理事 及腦神經刺激及治療小組BEST召集人
台灣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
科技部計畫暨傑出研究獎審查委員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腦功能實驗室 臨床研究醫師
美國國家衛生精神研究院 分子影像造影實驗室 研究員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社區復健精神科臨床研究醫師
台北市衛生局精神疾病諮詢委員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