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國際要聞》螢光感測新應用 雷射光助腫瘤監測治療
2022-06-13

※運用雷射技術使螢光感測訊號傳遞更清晰(Photo cred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使他們能夠讀取在組織中深達5.5公分的螢光感測器信號。要從位置如此深的螢光感測器中獲得良好的信號在先前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組織本身發出的螢光會阻礙信號傳遞。這項新技術使用一個具有振盪波長的雷射光來使螢光感測器發光,讓發射的螢光頻率增加一倍。這使研究人員能夠輕易地中找出螢光信號而不受干擾。這種新方法賦予了螢光感測器新的應用,像是腫瘤的監測。

螢光是一種有用的形式方式,特別是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科學家用它來標記和追蹤各種生物分子和過程。這對培養皿中的細胞很有用,但是當涉及到醫療應用時,人類組織所產生的自然螢光可能會使事情複雜化。自然的螢光被稱為自發螢光,這種現象使我們很難區分感測器的螢光和背景干擾,特別是對於深埋在組織中的感測器。

這種新方法希望能提高螢光的臨床效用。主要開發者之一Volodymyr Koman表示:「如果你有一個可以在細胞培養中或在薄組織層中,探測生化訊息的螢光感測器,這項技術可以讓你將這些螢光和探針轉化為清晰易見的組織。」

該方法被稱為WIFF(wavelength-induced frequency filtering),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研究人員使用了三種雷射光的組合,創造了一束具有振盪波長的雷射光束。當這光束照射到螢光感測器時,它使發射的螢光的頻率加倍。這使得在背景螢光中挑選螢光信號變得更加容易,而且該技術將感測器的信噪比提高了50倍以上。

到目前為止,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在動物身上測試了這項技術,並表明他們可以從大腦內5.5公分深處的感測器中讀取信號。一項可能的應用是透過在腫瘤附近植入一個螢光感測器來追蹤化療的效果。

另一位研究員Michael Strano表示:「我們正在研究製造小型感測器的技術,這些感測器可以被植入腫瘤附近,顯示有多少藥物可以到達腫瘤,以及它是否被代謝掉。你可以在腫瘤附近放置一個感測器,從體外驗證藥物在實際腫瘤環境中的療效。」

(來源:Medgadget 生策中心編譯)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